喝雞湯,有一個明顯的好處,那就是
好香……
從小到大,雞湯一直是愛與營養的表現。
學習辛苦,喝碗雞湯補補身體上班勞累,多喝兩口雞湯,又是一條好漢喝雞湯除了撫慰身體,還能「治愈心靈」
但你可能不知道……
雞湯,真沒想象中那么營養
很多人認為,雞湯是濃縮了一整只雞的精華。
可實際上一碗雞湯中,水占了 95% 以上,而營養成分主要由從燉煮的雞肉中浸出的蛋白質、脂肪、鈣、鐵、維生素等等組成。

如果拿它和燉煮的雞肉一比,簡直弱爆了。先看看常見的瓦罐雞湯 / 肉的營養數據對比:

圖片來源:丁香生活研究所團隊
通過上表,我們用雞肉中最有價值的營養素「蛋白質」來舉例說說。由上表我們不難算出——在蛋白質含量上,雞湯只有雞肉的 6% 左右。
為什么會這樣?其實很簡單——雞湯中的營養基本來源于燉湯用的雞肉,所以雞湯中的營養物質有多少,全看能從雞肉中轉移出多少。
但「煲煮」本身就不算一種能高效率提取營養物質的方法。大多數不易溶于水的營養物質,其實還牢牢地鎖在雞肉中。

所以,如果你想通過喝雞湯,來補充到和吃雞肉一樣的蛋白質營養量,那 100 克雞肉能達到的,可能得喝 1600 毫升的雞湯才能達到,那可是相當于 3 大瓶礦泉水的量。
營養沒達到,人可能先撐炸了……
并且,除了蛋白質以外,維生素的滲出也不是很理想。因為在煲煮時,水是主要溶劑。對于更喜歡在脂肪中溶解的脂溶性維生素們來說,終究是錯付了。
雞湯熬得越久,會越營養嗎?
看到這里,很多朋友可能會想:不就是營養嘛,我多熬會兒就有了。
的確,熬煮時間越長,雞湯中營養物質的滲出會越高。
并且在加熱的過程中,一些鮮味物質也會增多,所以雞湯的口味會變得更加鮮美。這也是「老火靚湯」能火遍全國,走向世界的原因之一,誰能錯過這一碗鮮美呢。
但有研究表明,雖然隨著燉煮時間增加,營養物質滲出量會增加,但在加熱 3 小時后就不再有明顯變化了。
另外,熬煮時間長了,營養物質雖增多,鮮味更濃郁?呻u湯中另一個潛在的風險,卻不可忽視……
雞湯中的嘌呤含量,不算低……
嘌呤,對于痛風患者及高尿酸人群來說,簡直就是「殺手」。
雞肉本身就屬于高嘌呤食物,100 克雞胸肉的嘌呤含量能達到 208 毫克,已經是 1 類高嘌呤食物(嘌呤含量 150 毫克~1000 毫克)啦。
并且嘌呤還可以溶于水中,所以在烹煮時,原本存于雞肉中的嘌呤會逐步滲入到湯中。
有實驗表明,在經過 15 分鐘的水煮后,雞湯中的嘌呤含量約占肉、湯中總嘌呤量的 60%~70%,而熟雞肉中的嘌呤含量會降低至生雞肉的 20~30%。
簡單來說,就是烹煮過程中,雞肉的嘌呤含量在逐步降低。而雞湯中的嘌呤含量在逐步增多,并超過了雞肉。

圖片來源:文獻、丁香生活研究所團隊
這時可能會有朋友好奇了,那我往雞湯里放點蔬菜什么的,能稀釋嘌呤嗎?
真不能,在雞湯中添加蔬菜,并不會影響雞湯本身的嘌呤含量。而且很多經常搭配著雞湯一起烹煮的食材,都是嘌呤含量較高的食材,在烹煮后也會釋放出不少的嘌呤。
來源:丁香醫生